学院举行北京体育大学刘大庆教授专题报告会

发布者:毛子成发布时间:2012-11-06浏览次数:305

 

115,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刘大庆教授在教学楼201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和山东省高中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作了《中学体育教学、课余训练中的困惑与解答》专题报告。学院领导奚凤兰、李云成、丁兆锋、王言群、杨涛出席报告会。报告会由院长奚凤兰主持。

刘大庆教授结合素质教育和中国的教育现状,深入分析了“什么是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应该干什么”、“学校体育能够干什么”,并对当前体育课余训练中的困惑与培训学员和我院师生进行了交流。

刘大庆教授对学校体育的内涵、特点及发展进行了阐述。他强调体育的核心问题是竞技,是你会不会组织比赛。现代学校体育应充分体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能力,全面增进身心健康,养成终生锻炼的好习惯。现代学校体育的特点包括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等5个方面。

刘大庆教授从体育的源起和发展谈起,从当前孩子的教育入手,阐述了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的。指出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人和社会所能够发生的作用,是学校体育本质的反映,它折射出学校体育对人的物质机体、精神思维、社会物质和社会精神的作用。一般而言学校体育的功能围绕着两个对象,即人和社会来进行的,也就是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学校体育功能的拓展就是紧紧围绕育人和促进社会发展两条主线而进行。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由强身健体演变到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多维发展,发生了从一维到多维的变化,学校体育的功能也朝着为经济、文化和国民体育服务方面转变。我们的任务就是正确引导人们去认识这种功能,从点到面扩大体育的影响。如果体育不能促进社会进步,那么体育永远是非主流的。

刘大庆教授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变化和技术评价标准从作用、形式、练习、资产、师生、身份等层面进行了分析,认为体育活动形式从点到面必须改变,要实现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未来体育活动会更加突出个性,并有专项化趋势。体育会使孩子产生兴趣,促进孩子学习,会让孩子更加阳光,更加积极向上。

刘大庆教授对业余训练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解说,并对老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