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体育学院“一二三四五”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11-2012学年是学校全面进入综合性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开局之年,根据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按照学校建设“高质量综合性品牌大学”的发展目标和“五年强特色、十年创一流”的总体战略,结合体育学院实际,经充分论证和调查研究,特制定2011—2012学年工作计划,即“一二三四五”工作要点。
一、做亮“一个品牌”
按照学校统一部署的“三三三六”红色育人工程,在精心组织学校第一届秋季红色运动会的基础上,进一步策划举办好全国首届大学生红色运动会,并依托红运会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活动,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课题,努力打造一支强劲的学术团队。
二、明确“两个导向”
一是“导向科研”。根据学校“两个导向”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学术科研的支持力度。以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课题为目标,以科研团队建设为依托,以优势学科为龙头,以完善激励政策为动力,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保障,努力实现学术突破和科研强院战略。
二是“导向学生”。为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今后,专任教师晋升(聘)正副高级职称(岗位)者,在学校要求的基础上必须具备或博士学位、或主持有省级及以上课题、或获得省级及以上课题成果奖、或累计从事一个任期(四年)的班主任经历。班主任实行竞聘制,重点管理一个班的学业和就业指导。在实施全员育人和狠抓教风、学风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施“三个工程”
一是实施好“党建保障工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院党委班子建设、基层党支部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全力打造学习型、创业型党组织,切实为学院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率先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思想保障。实施好“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团建带学建”等工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
二是实施好“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推广工程”,重点依托富有特色的体育文化建设和公共体育教学平台推广好高尔夫球、网球、木球等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在体育学院本专科学生中开设相关必修课程,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开设相关选修课程。
三是实施好“山东省高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做出亮点、做出特色、做成品牌、做成基地,培育好“种子项目”。
四、夯实“四个平台”
一是体育文化传承平台,做强文化建设。尤其要传承好“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和“团结、协作、拼搏”的体育道德,以《体育赋》为蓝本编排大型体育综合剧,不断提升体育学院的精气神和文化形象。
二是学生素质拓展平台,做强人才培养。按照“从就业出口往回找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思路,科学构建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和学生群团治理结构,全面推进分类指导,大力鼓励个性化成才,积极帮助学生拓展综合素质,着力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精心打造体育学院学生过硬的学习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是精品项目研发平台,做强教学团队。依托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创新课堂等建设,统筹做好专业体育教学和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四是重点课题攻关平台,做强学术团队。在博士和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中开展“课题标书专题培训”,由学院组织邀请专家进行评审,学院建立课题标书候选申报库,积极为申报课题做准备。学院积极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并大力支持学术拔尖人才领衔学术团队建设。
五、优化“五个资源”
一是优化师生人力资源,营造环境,尊重个性,强化服务,发挥特长,引导师生“各安其位,各尽其才”。
二是优化校地互动资源,加强与地方教育和体育部门的联系与互动,积极寻求发展资源。
三是优化校企合作资源,加强与体育企业的合作办学工作,拓展人才培养平台,畅通人才培养出口,优化办学资源。
四是优化优秀校友资源,加强与优秀校友的联系和交流,让优秀校友主动参与和支持学院发展。
五是优化重要赛事资源,通过策划、举(承)办重要体育赛事,扩大办学声誉,优化办学资源。
征求意见邮箱:siweilcj@126.com
